▲纪录片《航海者》
编者按:本视频由王长江导演、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出品的纪录片《航海者》。记录了中国航海家翟墨带领团队,在“2015重走海上丝绸之路”的过程中,经历狂风暴雨、机械故障、海盗危机等波折,最后到达终点意大利的真实故事。《航海者》获得了第35届米兰国际体育电影电视节的最高奖项金花环奖。

翟墨:
航海家、艺术家,单人无动力帆船环球航海中国第一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国家海洋公益形象大使,中国航海科普大使,郑和航海特别贡献奖获得者。
只要有一艘船,你想去哪儿都行
我的家在泰山脚下,而我却与大海结下不解之缘。从小因患有哮喘不能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运动,为排解孤独父母让我学起了绘画。多年后,我收到新西兰奥克兰艺术中心的邀请,成为当时唯一一位在当地举办画展的中国画家,至此,我的人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在奥克兰我遇到了一位在港口躲避风暴的挪威老船长。
“你可以叫我船长,虽然这条帆船只有我一个人驾驶,但只要它是你的,你就是一位船长!”老船长的话很有煽动性,当他说到他已经绕地球一圈半了的时候,就像在说中午吃了什么一样平常,但这却在我的心中泛起了波澜。
“只要有一艘船,你想去哪儿都可以。”老船长的话在我心里播下了航海梦想的种子,并迅速地生根发芽。艺术家天性爱自由!几天后,我用自己所有的积蓄买了人生中第一艘帆船,虽然是艘二手帆船,但丝毫不影响我对其的喜爱,我亲切地称之为“8米帆”。

▲翟墨与新西兰船友
于是,从2000年环绕新西兰岛一周的小试牛刀,到2001年横跨克马德克和汤加两大海沟与死神正面相遇后遍访南太平洋诸岛国,再到2003年圆满完成中国海疆万里行
,一次一次地走向海洋,一次比一次航地更远,我的人生梦想也越来越清晰。
2007年1月6日,我驾驶“日照号”从中国日照起航,沿黄海、东海、南海出境,途径雅加达、马达加斯加、好望角、巴拿马,穿越莫桑比克海峡、加勒比海等海域,横跨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于2009年8月16日成功返航日照。总航程35000海里,圆满完成中国人首次单人无动力帆船环球航海壮举。被授予中国单人无动力帆船环球航海第一人。
至此,终点即起点!
横跨克马德克汤加两大海沟与死神正面相遇
大溪地!高更曾在那里自由挥洒着他的才情,同时寻找着他的爱情。他画中的大溪地女人强壮、高大,在阳光下跟男人一样劳作,显现出一种模糊了性别的健康美,这种充满野性魅力的女人也深深吸引着我。自少年学画时起,高更便是我的偶像。
开始航海后,大溪地自然成了我必去的地方。但在2001年前往大溪地横跨南太平洋克马德克和汤加两大海沟的时候,在新西兰境内的拉乌尔岛附近,死神与我正面相遇。
灰色的死寂爬上海面,密集的乌云彼此拉进,海风席卷着慌乱的鱼群踏着层层破浪俯冲而来,风暴兵临城下。猛烈的风瞬间让风帆膨胀起来,发出胀裂般的呼啸声。不知什么时候,天空与海面已经变成死灰色,远处是有如火焰一般燃烧着的暗黄,看不到瓦蓝色,海面的呼吸急促起来,一场风暴盯上了一个孤独的海客。深海中,我和我的“8米帆”所在的海域正经历一场地震。
海底地震引发的海啸改变了整个水域的性格,让她暴躁疯狂。
刚烈冰冷的海风、巨力残忍的海浪,已近阴森的雷雨从厚实的云盾后面放射无数利箭,还不等我把帆放下来,帆就已经被撕破在风雨中飘摇。
巨浪和暴雨的进攻让船里灌满了水, 一个巨浪袭来,就像抖床单一样,瞬间把我抛到海里。这是暴风和巨浪之间默契的游戏,海水像一群饥渴的猛兽一样扑上来,我的眼睛、耳朵、鼻孔,还有嘴巴,腥咸的海水一口气呛进来,分不清到底是胃还是肺,剧烈的咳嗽从身体深处涌起,我的手和脚不自觉地抽搐,划开的几股小小的浪头,从腰间忽然传来一股力量把我拽起来,拖出水面,又将我吞没。
这是大约几十秒的记忆,当时却有十几年那么漫长。
出海前,航海前辈们告诉我,在大海里,船就是人的生命的一部分,如果离开船,那就必死无疑。他们举起手中的安全索亮在我面前,这些粗糙的绳索包裹着一根柔韧的钢丝,把它系在身上,即便死神裹挟着狂风巨浪而来,也无法带走我的生命。幸好当时这根救命绳索就维系在我和船之间,我靠双手紧紧地抓握和回勒绳索,让绳索一点点松弛下去,然后身体一点点地向8米帆靠近,挣扎攀扯着, 借住绳索的力量爬回船上。
本以为得救了,但接下来在我拼命地往外舀船舱里的水时,被慌乱中打碎的碗碎片把脚划开了一个很长的口子,殷红的鲜血涌出来,切肤之痛在这种鬼天气下感觉尤其明显。船身打着旋,桅杆剧烈的地左右摇晃。浑身湿透的我拖着一只伤脚努力奋战。幸亏风暴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减弱了。这让我有了片刻的喘息时间,我在颠簸中困难并迅速地穿针引线、将针头消毒,用装满麻醉药的注射器想也不想地向脚底板扎了下去……
在剪断线头的那一刻,我彻底失去了力气瘫躺到船舱里,但巨大的成就感充溢了我的胸膛,我为自己完成这辈子做的唯一一次外科手术。脚掌上被海水泡得发白、发软的皮肤上面是歪歪扭扭的线缝。
当我迎接了航海生涯中第一次历经三天三夜的完美风暴后,海平线上出现了一道曙光,那种景致盖过一切壮丽的绘画,比任何雄浑的交响乐都要宏大!
海神把我的船捏在手上把玩,却没能征服驾船人的灵魂;死神悻悻地放过了我,让我带着脚伤停靠到岸边。
我没能到达大溪地,我花了全部家当买回来的8米帆——H-28老伙计,帮我扛过这一遭风暴之后,彻底报废了。
不知死,焉知生?
▲航海中的翟墨
“日照号”穿越赤道
凛冽的海风吹起,风帆猎猎,大海在召唤我!船舱里,堆满了火腿、面包、方便面、水果、橙汁、日照煎饼、章丘大葱;还有手纸、咖啡壶、煤气罐、12桶柴油、一摞摞海图。还有各种啤酒、白酒、红酒、威士忌等等,各种酒,墨不可一日无酒!这可谓是我孤独的航海生活中最有乐的一嗜好。
再加上108本书。这是2007年我进行单人帆船环球航行在山东日照起航时“日照号”上的补给物品。这次我至少要独自在海上待上两年,期待能读完这108本书,在每一个静静的夜晚,在每一个有风的清晨。
漫长又艰险的单人环球航海航程中,苏拉威西岛上的洛基拉拉基山3311米的雄姿出现在我的面前,望加锡海峡最窄处深达2366米的海水承载“日照号”驶过,
东南亚附近的太平洋有着许许多多奇异壮丽的景观,就像那7米高的涌浪,白浪翻滚,就像大海被煮开了一样。就在这样的景致里,2007年6月9日,我驾驶着“日照号”穿越了赤道。
还没有从穿越赤道的兴奋中平静下来的我,赤道的无风带却让我吃尽了苦头。曾经有5天时间,一丝风都没有,船停在大海里几乎看不出移动的迹象,四周一条船都没有,连海豚和鲸鱼都看不见,安静极了,好像一座流动的坟场一样。
这个区间里,天气情况非常单调,持续高温让日照号成为一个烤炉。加上没有一丝风,酷热难当,船舱里和甲板上都呆不住人,这时我真正体会到什么叫热锅上的蚂蚁。尽管有海水净化器,但是通过净化器的水依然非常咸,只能勉强饮用。周围的空气像一个大蒸笼那么闷热,我觉得自己被蒸干了一般。因为天气过于潮湿,身上又起了湿疹,一大片一大片,奇痒难忍,特别是掌着舵的时候,根本没法去抓挠。
我从不在海里钓鱼,但我从没有像当时那样,热切地盼望一条鱼出现在视线里。或者有龟丞相、虾兵蟹将、巡海夜叉,乃至龙王出现,我一定会把它们拉住,好好聊上一宿。深深的孤独感占据了我的心,那种寂寞就像一条细铁丝一样,一点点勒进我的脖子,让人窒息。
在捱过了5天后,我终于驶出赤道无风带,在印度洋上驰骋,但,与之相伴的,不仅有海洋上的生灵,还有印度洋上从未消停过的风暴。风力继续增强,最高时达到了31节,在长达12天的风暴中,方向舵的螺丝被风浪打断导致自动舵失灵。我只好启用手动舵柄控制舵,用全部力量控制着船行走。这也就意味着接下来的航行里,我都只能用用两只手轮换掌舵,变换着坐、站、躺、跪、趴等所有姿势,一刻都不能松开。
▲翟墨驾驶“日照号”启航
第一个登上迪戈•加西亚岛的中国人
2017年7月25日,经历了整整12天的风暴肆虐,双手已经掌舵掌到快失去知觉的我驾船绕过辛普森角,隐隐约约看到了一些建筑物的轮廓——迪戈•加西亚岛。我兴奋地狂吼、狂笑,有救了!
但很快笑容就在我的脸上凝固。出现在他视线当中的,不仅仅是一些高高低低的建筑物,紧跟着,武装直升机、隐形飞机,甚至连航空母舰,都从海港里面冒出来。此前只是粗略听说过这一带有一个美军基地,但它的庞大超乎他的想象!
远处已经出现了两个小黑点,慢慢变大,是两艘军用快艇,上面站满了荷枪实弹的士兵,有12个人。
他们表情非常严肃,如临大敌,对着只按摩用英文高喊:“别动,你已经被包围了!”
我连忙向他们挥手,表示没有敌意,手上也没有武器。两艘快艇靠近后,几个大兵跳上我的船,枪口并没有放下去。不由我解释,立即开始搜查船只。大兵们在船舱里搜出了相机、水手刀和照明烟雾弹,顿时紧张起来。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了我并将我带上岛。
一张床,一个小便池,一本《圣经》,美国有部电影叫《肖申克的救赎》,这房间就跟那电影里的差不多。这样的条件对我来说已经是非常好了,但大兵们并不能了解当时我的心情。经过一场暴风雨后,我现在多么幸运能够脚踏实地,而且身边来来往往这么多人,这是在寂寞大海上求之不得的事情!尽管窗外就是大海,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从这座岛上出去,但那一刻只想留在那里,洗一个热水澡,躺在一张不会摇摆的床上,好好读一会书,美美地睡上一觉。
在大兵们审核过我所有的证件后,加上国内朋友多方电话沟通后,大兵们终于对“翟墨”这个名字有了一个大致完整的印象,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他们的态度已经温和许多,还为我准备了早餐及咖啡。
我用山东英语加上肢体语言和大兵们沟通后,大兵们才明白我一路上经历了什么,纷纷竖起大拇指:“So cool!”
大兵们免费帮我把船修好,被风浪扯破的帆也已缝好,自动舵的螺丝也被焊接好,并帮助给日照号补给了油料和生活品,六名全副武装的大兵将我送出岛。当只我把一切准备完毕,小心翼翼地的提出了与他们合影留念的请求。他们互相看了看后点头答应,选了一处以海为背景的地方与我拍了合影。对着镜头,大兵们终于笑了,估计他们从没见过像我这样莽撞而神经的中国人。
后来的环球航程中我才得知,我是当时唯一一个登上迪戈•加西亚岛的中国人。
在整个环球航海中,我经历了无数的困难与艰险,土豆、方便面、煎饼、108本书还有各种酒组成的孤独海上生活,神出鬼没的 “破破烂烂”的海盗船,你是飞鸟她是鱼般的浪漫旅程,莫桑比克海峡的“幽灵船”,拜访厄加勒斯角、好望角那些世界著名航海家登陆的地方,我在地球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的感恩, 最终,我驾驶“日照号”无动力帆船在地球上画了一个完整的圈,圆满完成了我的单人帆船环球航海。

▲环球航海时的“日照号”
南中国海之行
航海时一个精神和肉体历练的过程,让我在自然面前洗手了更多的营养,我以绘画的方式来记录我的航海日志,如果说我们战胜了自然,那是瞎掰,真正战胜的,是对自己的挑战,战胜的是自己,很多人都问,你寂寞了怎么办,你孤独了怎么办,我说,寂寞的时候有很多飞鱼,孤独的时候可以自己看看书,和星星月亮说话,我们说航海生活有多单调,就有多丰富;有多平淡就有多精彩,正是大海的这种无穷魅力吸引着无数的航海人。
“我是画画人中航海最好的,我也是航海人中画画最好的。”我经常和朋友们这样调侃着自己。2我是单人无动力帆船环球航海中国第一人,但我坚信我不是最后一个。015年4月,我驾着着“东南卫视号”率领船队从福建平潭启航,重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西线,穿越台湾海峡、南中国海、马六甲海峡、印度洋、亚丁湾、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等海域,途经新加坡、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塞舌尔、埃及、马耳他、土耳其、希腊等国家,成功抵达终点站意大利,又于2016年6月从河北秦皇岛启航,重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东线,穿越渤海、黄海、东海、对马海峡、日本海等海域,途经日本和韩国,东西航线总航程逾10000海里。

▲翟墨作画
这次的航行,不再是我一个人的孤独远航,而是在世界面前,拉开我们中国人探索海洋文明的序幕。
2015年4月20日,我们从福建平潭启航后直接进入台湾海峡,但不巧的是,启航后,就遇到了地震。晚10点左右,一场非常强烈的暴风雨“袭击”了我们,而这场暴风雨正是因早上9.40分台北发生的6.3级地震所致,当时东北风非常强烈,风力达到7-8级,最高时达到10级,电闪雷鸣,气温也急剧降低,浪高从5-6米急剧到10米。
经过狂风巨浪的折腾,很多船员无法站立在甲板上,安全起见,我让他们都进到船舱内。很多人都头晕脑胀,卧床不起,还有几个不停呕吐。直到凌晨,一直由我和老杨轮流出舱驾船夜航和巡视。米莎驾驶的“沣沅弘号”上的船员估计状态也好不到哪去。后来听东南卫视摄像师郑忠成说,当时船舱里的状态可以用惨烈来形容,几乎所有人都在呕吐,而呕吐的过程中,大家还相互拍着视频,场面颇有喜感。
一天一夜后,当船员们还停留在惊心动魄中,船队已驶出台湾海峡,之到南中国海海域风浪才小了些。飓风后,一切恢复平静,海面碧蓝,就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
逐渐停止呕吐的船员们心情极好,起床第一句的问候语是:今天吐了么?
整个航行中,很多人一上船之后就出现了严重的晕船现象。基本上前两天一直在晕船,从第三天才开始慢慢恢复正常。
南中国海上,什么岛屿也没有,除了海什么都看不见,我们的船就像一片树叶一样飘来飘去,因为不适应海上的生活,起航后几个船员六七天都没有畅快地“新陈代谢”过了,这让船员们都佩服我、老杨、米莎这三个“老家伙”的“武艺高强”。大家互相交流着“代谢”经验,都想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也算是航海生活中的欢愉时光吧。在三亚停靠的时候,船员第一件事就是冲上岸解决,但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解决痛快,然后躺在船上享受那种久违的畅快之感。然后第二件事就是洗澡!
从平潭启航时船上一共18人,但是在三亚停靠补给的时候只剩下7个人,一路航下来,人数一直在变化,有的是因为身体的原因,有的是因为时间的原因,还有其他的原因,但我、米莎和老杨我们三个船长,还有阿飚、宗建楚和王铭鲁三个船员一直是固定不变的,这得以保证了这次航行的安全。还有东南卫视摄像师郑忠成。其他分段上船下船的船员,是为了让来自不同国家的船员上船一起走,让他们对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有了很深的了解,让更多的人来了解海上丝绸之路。
随着体力的恢复,我们剩下的7个人对吃的事情也上了心,由于船上没有冰箱,船上的补给一般都以罐头、方便面、面包等干粮为主,对美食的渴望增强了大家的“行动力”。飞鱼相伴、海鸟翱翔的海面上,钓鱼、抓水母成了我们起劲儿的“营生”,眼前的一群壮汉瞬间变成了天真的孩子。正午,一条大黑鱼成了老杨的主食材,黑鱼面填满了船员们呕吐后空虚的胃。航行中,老杨相当于大管家和是大厨,为了让大家吃的更可口些,就每天变着样做,蔬菜炒面,鸡蛋炒面,红肠炒面、鱿鱼丝炒面,但好像最终都是离不开面,方便面!
一般在航行状况好的时候,我都会让船员们轮流掌舵驾船。7个人每天轮班工作两个小时,一有休息时间大家就都睡觉补充体力,南中国海上的这段航行时间比较长,看日出,听听音乐,面对大海发呆。片刻的舒服,片刻的宁静。这些都是这就是茫茫大海中,大自然对我们的恩赐。
海上生活,我们面对的是一片汪洋,却惜水如金。船上淡水存储水箱只有500升,淡水资源有限,只能用于饮用和做饭。每天早上8点气温就开始升高,一直会持续到下午5.6点,船员门形容中午驾船就像一只铁板上烧着的鱿鱼。加上海浪的拍打,身上总是湿乎乎、黏糊糊的。似有“洁癖”的老杨一天要换4、5次衣服,但是换下来的衣服又没法洗,就晾干了再接着循环地穿。慢慢地,船员们也用起了老杨的“换衣法”。要洗澡只能靠天上的雨水,水少的时候连牙都不能刷牙。偶尔米莎会顽皮的提出要洗澡,但每每都会被大管家老杨狠狠地“拒绝”。而米莎也不含糊,直接跳到海里和鱼儿们共浴,或是看着远方一朵雨云向我们飘来时,米莎就站到甲板上,快速地打好沐浴露,等雨云飘过来洗雨水浴,屡试不爽。但有一次不巧的是,一阵风来,雨云突然转向飘走了!满身泡沫的米莎在众人哄笑中跳到海里再次和鱼儿们共浴,像一只欢快的小鸭子。
从台湾海峡过来之后一直往南走,行使在南中国海上,一路的东北季风,一直到三亚风向都没有变过,一直都是顶风顶流地航行。帆船航海中如果雨挡顶风,一般走S形,这就要比原来的航程多一倍的时间,我们从三亚到新加坡整整用了11天时间。有两次海豚直接在我们船头给我们带路,船员们都很激动,海豚还不时地跳出水面,从平潭启航到新加坡,很多次都有海豚簇拥着我们的船,跳跃,嬉戏。单调的航行中,有这些热情的朋友,我们也不算孤单。
▲翟墨与大兵们合影
中国海军第二十批次舰队为我们保驾护航
从斯里兰卡聘请武装保安上船,又期盼在亚丁湾海域得到中国海军的护航,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一个因素——猖獗的海盗。
当地时间7月4日,在海上航行了78天,经历了印度洋上强列的西南季风和对印度洋海域上海盗的恐惧,我们在经过也门索科特拉岛东北角海域时,遭遇50节强风,浪高达到5-7米,顶风顶流、人员紧缺、补给不足,航行非常困难,这是我航海以来遇到的最强风力,我们也几乎濒临承受的边缘。
这时,我们看到了远处飘扬在深海上的五星红旗——中国海军第二十批护航编队济南舰。
7月5日早上7时,刚刚结束停靠吉布提共和国吉布提港休整的中国海军第二十批护航编队济南舰经过2天的连续航行,穿越亚丁湾东部大风浪区,抵索科特拉岛西北30余海里处海域,将与我们会合,开始对我们实施特殊护航。这也是中国海军护航编队执行的第857批护航任务。
舰队通过高频与我们取得联系,但是由于风浪太大无法靠近做补给,让我们等通知。上午11点20分,风浪小了些,舰队再次通过高频与我们取得联系:
“我是海军152舰,我方面对你船实施特殊护航,请通报你的位置、航向、航速。”
“收到,航向270度,航速5节。”
我回答时声音有些颤抖!
狂风巨浪中,距离祖国7000公里的亚丁湾上,五星红旗飘扬,护航军舰鸣响雄壮汽笛,济南舰和东南卫视号会合成功。印度洋上,海军护航舰队886和152为我们全程护航,空中盘旋着直升飞机。我们激动!兴奋!有了护航舰队的特别护航,海盗的威胁,不是事儿,在我们的身后,是强大的祖国!
中午的时候,舰队派出慰问团队携生活物资到我们的船上慰问,并开展医疗服务、船只装备维护检查等活动。我们收到了济南舰给我们做的热气腾腾的包,还有面包、蔬菜、水果,最为重要的是——淡水。
因当时海上风浪对帆船影响较大,“东南卫视”号帆船航速只有3-4节,根据海区情况和帆船特点,为确保被护船舶安全,济南舰采取了S字形的特殊航行方式,始终伴随帆船护航。
舰队接到任务后,编队指挥所多次认真分析研究近期海盗袭船活动规律,细化完善相关方案预案,落实各种部署和安全防范措施。护航期间,他们采取了雷达警戒、红外观察、探照灯扫海等多种方式实时掌握周边海域情况,确保“东南卫视”号帆船安全。
在7月7日上午9点,一场反海盗演练拉开帷幕,直升飞机盘旋于空中,非常壮观。
海军第二十批护航编队编队指挥所指挥员、东海舰队副参谋长王建勋,编队政委、东海舰队政治部副主任叶建林及全体官兵邀请船长我们登上济南舰与官兵们以“传承弘扬丝路精神,携手共筑强国梦想”为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中国海军第二十批次护航舰队保驾护航
亚丁湾的光荣时刻,踏上祖国舰队
7月8日上午10时,阳光灿烂,我们乘着济南舰小艇,到达军舰右舷,顺着舷梯,登上了飞行甲板。 “欢迎翟墨团队回‘家’!”刚登上“流动的国土”——济南舰,我们便看到护航官兵欢迎的横幅和献上的花束,内心无比激动。
“踏上祖国的军舰,心里就踏实了!” 在济南舰通道中国梦主题的展板前,我和护航官兵谈起了自己此次环球航行的初衷。
“驾驶帆船航行世界是我的毕生梦想,古代的丝绸之路是贸易之路,而现在它已经成为我们国家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我希望驾驶帆船,重走海上丝路,为中华文化的传播献出自己的力量。感谢你们!感谢祖国!” 护航舰队是从A点——也门索科特拉岛附近,然后到了B点——吉布提的领海,4天的海将军护航,顺利、平安地穿越亚丁湾,抵达吉普提共和国。当地时间7月9日下午4时许,
海南第二十批护航编队济南舰信号兵通过甚高频与东南卫视号进行第三次通讯联络:“我奉命送你至吉布提领海外,现已抵达解护点,编队解护,祝你们后续航程顺利。” 标志着东南卫视号已经顺利穿越亚丁湾海域。也标志着海军第二十批护航编队顺利完成对东南卫视号的护航。
从解除点向东南方向延伸120余海里,伴随护航至吉布提共和国领海边缘解除护航。离开海军的护航,我们还要向西继续航行,经过红海到埃及,再经过地中海到目的地意大利。
漫漫海丝,我们继续扬帆起航!
在我们的身后,是强大祖国!

▲海丝航行中特战队员随船护卫航
▲济南靓官兵手持横幅欢迎翟墨等船员
下一个终点——环航北冰洋
600年前,明朝浩荡的船队从一片古老而封闭的大陆,驶向遥远的西方,驶向一片奇诡绚烂的异国文明。这条好不容易开辟的海路,却随着郑和的离世与大明王朝的覆灭,通往西方的历史匆匆翻开便仓促关合。600年后,我开始环球航海,但已经不是郑和那样的目的,也不仅仅是为了重走一遍环球航行的线路,我的航行其实是一种归来,对于海洋传统、海洋理念的回归。多年前,我在刚刚完成环球航海时写下这样的文字,那时我是孤独的。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帆船运动,可以和我们一起走向海洋,2015年我们在海南创办了“翟墨国际航海培训中心”,中心汇聚了很多资深教练和各国优秀的船长,不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航海活动和青少年公益帆船活动。更把希望给予孩子们的海洋意识教育和帆船运动普及上。
▲与高校青少年分享航海故事
2017年我发起创办了“更路簿杯帆船赛”。《更路簿》又称《南海更路经》,是海南民间对南海开发的航行路线,记录了西南中沙群岛的岛礁名称、准确位置和航行针位(航向)、更数(距离)和岛礁特征,是千百年来琼海渔民下南洋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因此,举办“更路簿杯帆船赛”对进一步继承与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我国海洋航海体育事业的发展,打造中国航海文化运动品牌具有重要意义。

▲2018更路簙杯帆船赛
2019年“北京国际帆船赛”的举办让首都北京终于有了在自己地盘上的帆船赛。对于北京市的帆船运动事业来说,树立了一个里程碑,打破了人们心目中“有海才能玩帆船”的固有思维。

▲2019首届北京帆船赛
2020年7月,我们队将再次启航,从上海出发,穿越东海、西太平洋、白令海及海峡、楚科奇海等海域,途径日本、俄罗斯、丹麦、挪威、冰岛等国家,进行“2020扬帆冰上丝绸之路”环北冰洋大型跨国帆船航海文化交流活动,总航程约15000海里的,历时3个月。

▲“2020扬帆冰上丝绸之路”环北冰洋大型跨国帆船航海文化交流活动航线图
这将是我们中国人首次帆船环航北冰洋,这也是数百年来人类一直梦想取道常年冰封的北极航道的伟大挑战!
向勇敢的航海人致敬!
向中国的海洋文明致敬!
向祖国致敬!

▲参加中央电视台《朗读者》,传播海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