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航海是探索世界的终身通行证 | 追风的人⑭

 2020-04-07 10:21:54  1085
王欣网名“粗粗的桅杆”,业余航海爱好者。清华大学建筑系硕士毕业,长期从事建筑设计、房地产开发等业务。曾任梅沙户外教育特许合伙人,万航帆艇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营地教育联盟副理事长。

1

“劫后余生”的比赛经历告诉我航海安全第一

我的微信名“粗粗的桅杆”其实来自我首次参加帆船比赛的惨痛经历。2013年海南环岛赛,我和几个纯菜鸟不知天高地厚地报名Soto27级别比赛。第一天比赛结束回港时,由于这款船没有配发动机,需要组委会的安全艇逐个拖回港池。虽然全船没有一个人有小帆船经验,居然就在船长的鼓动下带帆驶进港池。结果船只失控连撞了几条高级游艇,最后的一刻船头对着码头撞了过去,我见势不妙只好死死抱住了桅杆,听凭船头一声巨响撞到浮码头,惊魂未定之间,发现自己居然毫发无损!
 
劫后余生之余,我怀着对桅杆的感恩之心就把微信名改成了“粗粗的桅杆”,希望借此提醒自己:航海运动安全第一,练好小帆船再上龙骨船就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

▲2013年首次环海南岛大帆船赛

2

有惊无险的处女航教我领略帆船精髓

首次接触帆船要感谢我的大学同学李小桓。2012年在他的热情邀请之下,我就约了几个同学利用五一假期到海口登上他的40尺巴伐利亚巡航帆船“启航号”。这次出海让我第一次感受了无动力帆船的魅力,原来通过精准的调教和细致的配合,利用科学原理,帆船可以逆风、顺风航行并机动自如,令出身为建筑师的我大呼神奇,对帆船产生了一见钟情的感觉!回港时遇到25节左右的大风,导致主帆撕裂,但我们在李船的指挥下经过一番努力终于转危为安回到港池。这次有惊无险让我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并领略了帆船的精髓所在:凭借智慧胜于依赖体力,讲究团队合作而不是单干蛮干。时至今日我依然对李小桓心怀深深的感激,感谢他带我进入航海的世界。

▲首次帆船体验:同学们随启航号出海并历险

3

始于“北京航海中心”的帆船人生

2014年,北京航海中心BSC的创始人Rick Pointon(一个前英国海军陆战队成员,参加过1982年马岛战争,是个狂热的航海家)找到李小桓和我等几个BSC会员,希望有中国籍的帆船爱好者加入共同经营俱乐部,合作推动北京地区的帆船事业发展,让更多的人享受航海。

我们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小桓、叶小明和我就成了BSC的中方股东。当时的想法就是希望我们的投入和付出能让更多的成年人能体验帆船的乐趣,更多的孩子通过帆船就是值得的,没有考虑物质回报(时至今日,BSC股东都没有享受过分红,经营收益都用于再投入,提高经营水平和规模)。仅仅一年之后,BSC的会员和夏令营人数就翻了一倍,我们在秦皇岛的航海基地呈现出欣欣向荣、群帆竞渡的可喜形势。会员们每个周末几乎都要驱车300公里去训练比赛,我自己也痛定思痛,苦练小帆船,在2014年夏天拿到了小帆船IYT证书。

▲2014年BSC管理层讨论工作:叶小明、Rick,倩倩、李小桓、孙蓉晖

 

▲BSC秦皇岛基地:老少水手齐上阵

4

创建万航 探索帆船和创新全日制教育结合

2014年底,我和小桓的大学同学,时任万科集团执行副总裁兼梅沙教育董事长的张纪文找到BSC,希望合作搞青少年帆船运动,作为梅沙户外教育板块的核心内容。万科和BSC一拍即合,2015年3月7日万航帆艇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我被选择担任第一任总经理。再回想起来选择我的原因大概是我曾经在万科地产做过管理工作,熟悉万科的企业文化并有一定的人脉资源(当年的几个同事都成了一线万科总经理),热爱帆船(当然是业余水平的)。经过全体同事们的艰苦努力并在万科和BSC的培育和支持下,万航逐渐成长为国内知名的青少年航海运动俱乐部,我们培养的孩子在国内外帆船比赛中不断获得优异成绩。并且把帆船和创新全日制教育相结合,创办了“远航实验班“,先后有四十多个孩子在保证学业的前提下坚持帆船训练和比赛并频频夺标。

▲远航班的孩子们帆船、学习同时突飞猛进

 

5

引进Topper世锦赛 让越来越多青少年走向世界舞台

2015年意大利Topper世锦赛期间,BSC派出三个人第一次参加世界级别的小帆船赛事。在比赛期间举行的国际Topper协会ITCA年会上,叶小明和李小桓代表中国帆船界向组委会申请在中国举办一次世锦赛,获得组委会认可。2016年三月海帆赛期间我们邀请了ITCA组委会到三亚参加第一届青少年 Topper邀请赛,确定2018年在中国举办世锦赛,同时万科决定赞助这次赛事并由万航来具体承办。

▲ITCA委员Roger Proctor和著名教练DaveCockrill

从那时起我们加强了青少年小帆船训练和比赛的力度,鼓励越来越多的孩子参加世锦赛,从2015年的3个人,到2016年30个人,2017年更是达到了50多人。同时万科采购了大批Topper单人艇并赞助中帆协举办“梅沙杯”全国青少年帆船系列联赛,很多孩子就是在不断的比赛中脱颖而出,走向了世界舞台。

▲2016年第一次Topper比赛,很多孩子在比赛中翻船

2018年8月份,Topper世锦赛在深圳万航浪骑基地举行,总计260多名中外少年水手参赛,规模创下世锦赛记录。中国小水手获得了5.3组别金组第八,银组第一和4.2组别冠亚军等好成绩,令组委会和外国选手刮目相看。

▲参加2018年Topper世锦赛的万航小选手

6

引进RYA培训体系 推动青少年航海运动发展

在参与BSC的工作期间,我们研究了世界上主流的航海培训体系,包括IYT, ASA和RYA 等,发现英国皇家游艇协会RYA毫无疑问在专业性和体系性受到最广泛的国际认可:涵盖了机动艇Power boat、小帆船Dinghy、龙骨船Keel boat,包括内河、近岸和离岸大帆船等,进阶结构清晰,专业内容全面。累计出版的专业教材和训练指南等官方出版物超过100种。我代表万航在2016年开始和RYA接触,在2016年派遣五名员工赴英国UKSA培训中心受训获得了中级教练证书,并在第二年再次赴英国Rockley俱乐部获得高级教练证书,开创了国内俱乐部成建制地培训中国籍RYA教练的先河。万航深圳浪骑基地在2017年8月经RYA资深国际检察员Clive Grant一次性审核通过,成为中国大陆地区第一家获得RYA认证的训练中心。

▲RYA教练培训课程在万航浪骑举办

 

▲赴英国Rockley完成RYA高级教练培训的万航同事:虞正君,李靖子,宋夏群Summer,李金书,宋子睿,中间是RYA帆船培训主管 Amanda

为实现在中国用中文进行RYA专业培训的目标,我和团队完全依靠自身力量完成了基本RYA小帆船及机动艇训练的官方教材翻译,经RYA授权并在中帆协的支持下在国内出版。2019年四月RYA专门在深圳举行仪式,宣布万航成为全球首家可以使用中文进行教练培训的航海俱乐部,我们的教练团队在帆船培训中表现出的专业能力和敬业态度以及持续和RYA培训部门和教练团队的良好沟通,促使RYA破例给我们这一专业授权,是对万航团队的表彰和认可,也给我这几年在航海运动推广方面的付出留下了一个聊以自慰的印记。

▲中英双语版RYA训练书籍即将出版

我在帆船方面的兴趣和研究以及英语优势也帮助我和RYA高层以及专业人员之间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RYA派来的国际资深检查员Clive Grant在完成了浪骑基地的检查工作后,欣然表示愿意留在中国和我们一起推动青少年航海运动,让我们成为了三年的紧密同事。

▲RYA帆船培训主管Amanda,同事Clive,Lisa

我本人也荣幸地在2018年11月的RYA年会上被RYA总部授予唯一的国际推广志愿者奖。据Clive告诉我,我是获得这个奖项的唯一中国人。

▲RYA荣誉主席安妮公主授予我最佳国际推广志愿者奖

 

7

一直走在青少年素质教育的路上

通过推广青少年帆船运动和自己的航海经历,自己发现教育事业和大多数的职业不同,因为这个工作不一定需要用财务指标来衡量收获与成就,当我们看着一批一批的孩子从胆怯、拒绝,到热爱与拥抱帆船运动,在性格、意志、团队合作、技巧方面获得飞跃进步,加上众多家长对我们的肯定,从中获得的成就感和满足是单纯的物质回报无法比拟的。2019年初根据董事会安排我离开万航,作为梅沙户外教育的负责人继续从事素质教育工作,直到今年年初我自主创业,依然从事与青少年素质教育相关的工作。

▲梅沙户外夏校:融合了英语、戏剧、创意课程

这些年我还引导女儿Susan爱上了帆船,她7岁就参加帆船夏令营,11岁参加世锦赛并连续参加了三届。感觉孩子在接触并喜欢帆船之后性格、毅力有很大改变。碰到困难的事情她不会慌张,总能坚持下去,冷静地找到解决办法,这和长期的帆船训练和比赛磨练不无关系。
每次参加比赛,所有的孩子出海都要五六个小时甚至更长,刮风下雨都必须坚持到底,而且每场比赛都要格外专注并不断地思考和改进战术,这种经历对打磨孩子坚毅的内心至关重要。现在她看书、练琴都可以长期保持专注,这些关键习惯的养成不是靠家长的督促能实现的。独立而自律的性格使她能够11岁勇敢地接受挑战去英国读寄宿学校,目前已经读十年级,各科成绩优秀。

▲女儿Susan 在2017年Topper世锦赛中

我和帆船结缘只有七八年的时间,但这段意外而宝贵的经历已经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最重要的是我更加愿意接受挑战,不断地自我超越,因为这就是航海的本质!无论是哥伦布在1493年发现美洲大陆,艾琳·麦克阿瑟在2005年打破了由男性保持的环球单人航行世界纪录,2013年美洲杯甲骨文队在3:8落后的形势下上演了“史诗般的逆转”,最终以9:8战胜新西兰酋长队捧杯,还是众多的中国小水手奋发自强,后来居上,在国际比赛中获得对手尊重,无一不体现了航海精神的本质:坚毅、自律、乐观、团队合作和自我超越。

▲我在帆船比赛中的习惯位置是桅杆手

无论是否在海上,无论在哪个行业,我们都是追风的人。这风有可能是水手在海上追逐的自然风,也可能是标志着行业发展走向的风,抑或是推动攀登学科研究顶尖的风,我们都会坚定不懈地始终追逐,决不放弃。从这个意义上说,追风而行的航海精神就是探索世界的终身通行证。